針對幸福感這個話題,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彭凱平認為,人們幸福感偏低的因素包括:「戾」和「飄」。
因此,想要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,想要活出絢爛的生命,可以從改善這兩方面入手。
01
不戾,享受平和
在B站上的UP主是一名普通的外賣小哥,但他對生活溫和的態度,治愈了眾多網友,短短半年時間他就吸引了50萬粉絲。
送外賣,最怕聯系不上顧客。一個顧客聯系不上,進而耽誤后面送餐的時間,會引發后面的連鎖反應。如果被不理解的顧客投訴,外賣小哥可能會被罰錢。
本就賺個辛苦錢,風里來,雨里去,還要被投訴、被罰款,換誰,內心也會不爽。
一開始,這個老六也會被這些糟心事影響心情,很快,他就轉變了心態:只是看一下罰款金額,該干嘛干嘛。
與其生無用的氣,不如就此翻篇,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。
下班后的他,學蠟筆小新說話,唱周杰倫的歌,雖然跑調,但不影響歡樂。
有人天生情緒鈍感,讓別人糟心的事卻奈何不了他。如果不具備這種先天素質,后天還是可以慢慢培養的。 如何消除戾氣,享受平和呢?
教育專家黃靜潔在《學習的格局》中,提到一種管理情緒的小工具——在指尖套上五個不同的小玩偶指套,五個小玩偶分別有自己的「口號」。
1.(拇指)我不傷人。
2.(食指)我做深呼吸/我在心里數數。
3.(中指)我講出我的感受。
4.(無名指)我找人幫助我。
5.(小指)我想安靜一會兒。
假設一個場景:你在工作中,被人搶了功還扣了黑鍋,滿肚子委屈無處宣泄。你的憤怒一觸即發。
此時你可以讓自己在一個安靜的角落。
對著大拇指說:我不傷人。所以我不能逞一時口舌之快,用粗魯語言評論同事,更不拿別人的錯誤自虐。
對著食指說:深呼吸、深呼吸、深呼吸……我讓大腦保持理智。
對著中指說:我跟你說說我為什麼生氣吧。之所以想發脾氣,要氣炸了,是因為我感覺很委屈,明明做錯事的不是我,明明那個關鍵的數據錯誤是我發現的,為什麼最后被罵的卻是我?我很不甘心。
對著無名指說:有誰能幫一下現在的我呢?或許我可以給閨蜜發個消息,或者去發一條發泄的微博。
對著小指說:現在我想自己靜靜地待一會兒,然后等下再去吃點美食,安慰受傷的心。
教育學家西格爾教授認為,90秒足夠讓憤怒至極的情緒平息下去。
你會發現,當練完這個手指口訣時,早已超過了90秒,即使是處于盛怒中的人們,怒火也漸漸熄滅了。
當人們恢復平靜后,再處理事情時,就不會被情緒裹挾了,繼而能心平氣和地聚焦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以后再遇到瞬間把自己激怒、讓自己暴跳如雷的人或事,就可以反復操練手指口訣。操練的次數越多,讓自己恢復平和的時間就越短。
沒有緩和不了的情緒,只有不會緩和情緒的人。
《禮記》說:「有和氣者必有愉色。」
內心暴戾,精神郁悶,感受的是人生的苦楚酸澀。
內心平和,精神歡愉,更易感受生活的小確幸。
當能駕馭情緒,而不是被情緒所役時,我們就能遠離戾氣,與平和的心境撞個滿懷。
02
不飄,感受心流
谷愛凌給人的印象是干啥啥都行,她總是笑容滿面、開開心心地全情活在當下。
也許有人會說:年紀輕輕的她,不僅是奧運會冠軍,還是斯坦福學霸。名利雙收的她,當然幸福了!
其實,在籍籍無名時,她的幸福指數也不低,因為她做事情不是敷衍地飄在表面,而是沉浸在心流中,并享受到巔峰體驗。因此,她的生命充滿了力量。
全面發展、全面優秀的谷愛凌不是被外力逼迫的,而是自身有強烈的意愿。無論是滑雪還是學中文,都是她自己選擇的。強大的內驅力,讓她在遭遇挫折時,依然信心滿滿地堅持下去。
《無限可能》書中寫道:「內在動力的最終形式是心流狀態。這是世界上最令人上癮的狀態。」
內在動力帶來心流,心流強化內在動力。如此反復,形成正向循環。
谷愛凌進入心流狀態,其實契合了《無限可能》書中的方法:
1.選擇喜歡的領域。
谷愛凌學習滑雪,不是媽媽逼的,是她自己喜歡,確定要學的。
谷愛凌中英文自由切換。有人認為中文難,她幽默地回答:「中文哪兒難了?只要喜歡,學起來就很簡單。 」
做喜歡的事,更容易全情投入,這是內驅力的源泉;做不喜歡的事,容易情緒內耗。
2.擁有清晰的目標。
6歲的谷愛凌,已經樹立了「考上斯坦福大學」的目標。
參加滑雪比賽,就是拿獎牌。
清晰的目標讓人們遇到困難不妥協,遇山開路,遇水搭橋。
3.消除分心,專注當下。
谷愛凌是全職學生,也是專業運動員。如何兼得呢?滑雪時專注滑雪,學習時專注學習。
當人們全神貫注于某件事情時,才會進入「忘我」狀態,才會邂逅心流。
4.給自己一點挑戰,不斷從舒適區擴展到延伸區。
谷愛凌說:「即使一天滑100次,但如果不學新動作,不突破、不創新、不用心,就只能永遠停留在這個水準上。我不愿意這樣。」
不斷重復的人生,味同嚼蠟;螺旋式上升的人生,才有滋味。
谷愛凌的成功雖是個案,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她獲取內在動力、進入心流的方法,進而收獲自己的幸福人生。
有網友問蔡瀾:「生活很苦很乏味,該怎麼辦?」
蔡瀾答曰:「吃糖。」
不戾,學會疏通消極情緒,享受平和帶來的愉悅感;
不飄,學會專注實現目標,享受奮斗帶來的成就感。
如此,向內尋求的過程,就是給自己吃糖、讓生活變甜的過程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