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東北的朋友們,有沒有聽過飛龍這種動物?據說這種動物是乾隆皇帝最愛吃的「歲貢鳥」,幾乎每道宴席上都會有一盤飛龍用來招待賓。
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,許多東北獵手更是把打飛龍當做了一項娛樂活動。由于捕獵活動過于猖獗,以至于如今的飛龍都快絕跡了。話說究竟是什麼鳥?居然值得人們如此推崇?
在介紹飛龍之前,我們先來講一個連長打飛龍的故事。
話說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,東北地區某部隊新來了一位連長,這位連長最大的癖好就是打獵。有一天,這位連長閑來無事,便詢問身邊的戰士,周圍有什麼奇珍異獸沒有?
被詢問的戰士是東北本地人,他從爺爺的口中聽說,在東北有一種名為飛龍的動物。說是飛龍,其實就是一種鳥。只不過由于這種鳥的爪子上有鱗片,類似于龍鱗,所以才被冠以「天上飛龍」的稱號。
這名戰士還說,這種鳥曾經是西王母的侍臣。因長著一對犄角,背后滿是鱗片,尾部還帶有兩翼,所以被西王母封為「飛龍侍者」。
西王母
只可惜,這名飛龍侍者就跟現在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,干啥啥不行,搗亂第一名,最終惹怒了西王母。西王母一氣之下,打算將其梟首示眾。
飛龍侍者為了躲避殘暴的西王母,只能振翅一飛,飛到了東北的山林之中,從此不再過問世事。
連長在聽完這個故事以后,興致立馬就來了。當天晚上就提著獵槍,讓那位戰士帶他去打飛龍。很快,戰士根據小時候爺爺介紹的經驗,找到飛龍的聚集地。一陣槍聲以后,數十只飛龍直接從樹上掉了下來。
第二天一早,連長把這些飛龍交給炊事員,讓他給戰士們開開葷。炊事員按照以往辣子雞的做法,把前面幾只飛龍全部給炒了。
然而,炒完之后,炊事員發現這些飛龍肉并不好吃。無奈之下,他只能把剩下的幾只飛龍全部燉成湯。
飛龍入湯以后,炊事員發現這種湯出奇的美味。
戰士們喝到以后也是豎起了大拇指,大家紛紛表示,有生之年能吃到這種神仙鳥,簡直就是莫大的榮幸。
在接下來的日子里,連長和戰士們幾乎每周都會去打飛龍吃,整個連隊的小日子,過得滋滋潤潤的。
講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問了,說了這麼多,那這個傳說中的飛龍究竟是啥?不會真的是什麼神仙鳥吧?
其實,飛龍并不是神仙鳥,它有一個學名,叫做花尾榛雞。這種鳥體長30-40厘米,體重300克左右,就跟斑鳩一樣大,比正常的雞要小一半。
花尾榛雞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。至于國外的話,則主要分布在英國、愛爾蘭等西歐國家。分布地區的緯度大概都在北緯50-60度之間。
這種鳥平時喜歡待在灌木叢,但是不怎麼喜歡動,就跟個傻狍子似的,只有見到人和危險動物的時候,才會快速疾跑幾步,然后起飛。
許多人正是利用了飛龍的這個特性,才把打飛龍當成了一項樂趣。
比如之前大興安嶺的獵手,就介紹過打飛龍的方法。
他們把獵槍裝好彈藥以后,便順著飛龍的聲音去尋找其聚居地。一旦發現了飛龍的蹤跡,獵手會假裝鴿子叫。因為這種聲音跟飛龍的極為相似,所以飛龍就會把獵手當做同類來看待。
當然了,如果你模仿不了鴿子的聲音,也可以切開一個易拉罐,然后把切碎的鋁皮捏成一個哨子。只要吹響這種鋁皮哨子,飛龍也會被吸引過來。
當飛龍飛過來以后,就要準備舉槍射擊了。只不過,在用槍的時候也要注意一點。由于飛龍的肉質比較細嫩,不像野雞這麼柴,所以一般不能用雙管獵槍來打,不然會把飛龍肉給打爛。這時候需要用到5.6毫米的小口徑獵槍,只需一發入魂,就能將飛龍撂下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打飛龍的過程中,獵手無需全神貫注的盯著飛龍。可能很多人覺得,獵人在打獵過程中,為了防止獵物跑掉,只能用目光緊緊盯著它。
但飛龍不一樣,它就像傻子一樣,一聽到槍響,不會立馬飛跑,而是全部上樹。上了樹以后,這些飛龍會怯生生的躲在樹杈底下藏著,趕也趕不走。
由于飛龍的膽子特別小,所以越嚇它就越老實。在這種情況下,獵手就完全不用著急了。只需要在樹底下放一個板凳,然后坐在凳子上慢慢打就行了。
如果遇到躲藏比較深的飛龍,那就換一個射擊角度,圍著大樹轉,一槍一槍打,直到把樹上的飛龍全部打下來為止。
可以說,在打飛龍這方面,簡直比打靶還簡單。由于飛龍具有這種「不會主動飛走」的特性,所以以前的滿族人會將飛龍稱之為斐耶楞古,也就是「樹上的雞」。
把飛龍打下來以后,在吃這方面也很有講究。
之前也提到過,炊事員把飛龍炒了以后,發現味道并不咋地。所以說,飛龍這種肉質,不能炒也不能蒸,只能用來做湯。
而且由于其營養成分特別豐富,各種微量元素應有盡有,所以什麼調味料也不用放,只需要放鹽就行。
也正是由于飛龍的肉質鮮美,營養豐富,所以在美食界也流傳著一句話,那就是「天上龍肉,地下驢肉」,這個龍肉,指的就是飛龍。
當然了,雖然飛龍好吃又好打,但如今再想實現這種打飛龍的活動,就難上加難了。
因為在2021年的時候,飛龍已經被列入了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》,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。現在如果去打飛龍的話,輕則罰款寫檢討,重則牢底坐穿。
所以,現在就別再想打野生飛龍這種事了。
至于飛龍如今的種群數量,其實已經到了瀕危的境地。比如根據2009年的數據統計,在我國境內僅僅只有1萬-10萬對繁殖個體了。跟麻雀、斑鳩這些「大眾鳥類」比起來,飛龍可以說是岌岌可危了。
當然了,也不止飛龍,比如跟它同屬一科、容貌相似的斑尾榛雞,數量也令人堪憂。根據2000年的數據統計,在我國甘肅境內,僅僅只有3500只斑尾榛雞。
由于數量實在太少,以至于在2021年的時候,斑尾榛雞直接被列為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比飛龍還要高一個等級。
關于飛龍和斑尾榛雞數量如此稀少的原因,主要也是跟兩大因素有關:
首先就是亂砍濫伐導致的棲息地破壞。在人類不斷砍伐的過程中,森林的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不斷減弱。
在這種情況下,一旦遭遇火災、雪災和病蟲害,森林就無法恢復到以前的樣貌了。隨之而來的便是飛龍棲息地的減少。
此外,人類的過度捕獵活動,也是飛龍不斷減少的原因之一。比如在上世紀90年代,俄羅斯就開啟了大肆捕獵飛龍的活動。據說在巔峰時刻,俄羅斯每年都會捕獵200多萬只飛龍。
在這種情況下,飛龍能活到現在都已經很不容易了。所以說,正是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,導致飛龍的種群數量不斷下降,最終變成了一種瀕危狀態。
當然了,面對這種情況,許多國家也是采取了一定的保護措施的。比如像希臘、比利時和匈牙利等國,就紛紛建立了這種鳥類的自然保護區。
我國也相應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。比如有關部門會派遣工作人員,對東北大興安嶺的飛龍巢穴進行GPS定位,這樣就能實時觀測和保護飛龍了。
除了保護野生飛龍以外,東北地區的許多養殖戶,還開啟了飛龍的養殖模式。
比如在吉林延邊那一帶,就有許多養殖戶把飛龍當雞來養。
據說養殖效果還不錯,飛龍不僅被養的又肥又壯,還賣到了300塊錢一斤,堪稱瀕危鳥類「逆襲致富」的新絕招。
可以說,在拯救飛龍種群數量這方面,各方力量也是花樣百出。至于接下來飛龍的種群數量究竟會如此發展?就不得而知了。反正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飛龍是打一只少一只的。所以最好不要去打,不然你和飛龍都得遭受厄運。
像飛龍這種生物,其實就是典型的「神化類動物」。
它的肉本身沒那麼好吃,無非就是有人把它神化了,所以大家才會趨之若鶩,并把飛龍吃到瀕危的程度。
但無論怎麼講,飛龍其實就跟雞差不多。畢竟作為一種吃昆蟲、吃果實的動物,它的肉能玄幻到什麼程度?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