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「龍生龍鳳生鳳,老鼠的兒子會打洞」,但是在這個科學發展迅速的社會裡,大家都知道,這句話也不全對。
在我們課本上就知道了除了所謂的種豆得豆,種瓜得瓜等一系列遺傳現象,還存在各種突變或者隔代遺傳之類的現象,更瞭解到環境也可以造就許多不同。
王先生就被孩子是不是自己親生的這個問題困擾了多年,女兒剛生下的時候長得非常好看,
當時王先生非常高興,但是後來女兒越長越美,完全沒有要「長殘」的意思。
王先生的高興漸漸變成了擔憂,因為他發現,女兒和他們夫妻二人好像長得一點都不像。
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,長得太漂亮了,這讓王先生更加肯定女兒不是自己親生的,他果斷帶女兒去做了親子鑒定。
檢查出來的結果顯示,女兒真的不是親生的,但是王先生並沒有死心,他又換了一家機構重新做鑒定,
然而這次的結果依然是非親生,這讓王先生非常痛苦。
王先生去找妻子攤牌,把鑒定結果拿給妻子看,妻子也大吃一驚,自認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先生的事,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,於是一家人一起做了第3次親子鑒定。
這次的鑒定結果出來之後,全家人都懵了,孩子的奶奶更是直接崩潰了,原來女兒和爸媽都沒有血緣關係,是抱錯了,夫妻倆親生的孩子又在何方,該怎麼去尋找都成了問題。
那麼,家長如何確定有沒有被抱錯呢?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。
1.直接做親子鑒定
直接進行親子鑒定可以說是判定孩子是否是親生的,最簡單也是最粗暴的方法了。
雖然這種方法很有用,但是還是只有小部分的人會使用它。
因為使用這項技術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,不僅要花費一定的財力有時候還可能傷了家庭的和睦,所以不到萬不得已還是盡量不要使用這種方法。
2.和護士進行確認
在出院之前,家長一定要跟照顧自己孩子的護士多次確認,才有可能降低孩子抱錯地可能性。
因為有的護士,會同時照顧很多孩子,所以他們弄錯也是情理之中。
但是家長們就得多一個心眼了,不然孩子抱錯了有時候會悔恨終生。
3.根據父母的基本特徵進行判斷
除了向護士反覆確認,家長自己也要學會判斷孩子是否是自己的。
在孩子生下來後,家長就應該熟記孩子身上的特徵,以讓家長日後能夠順利認出孩子。
出院時,也要看看孩子長得是否像父母,畢竟如果是親生的,身上一定會有相關的與父母類似基本特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