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的時候,上海差不多有150個小區被貉(hé)「占領」,而今年再調查,「貉占區」已經變成了300多個!
貉不像野貓,除了「一丘之貉」這個成語以外,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什麼動物,為什麼這種不常見的野生動物會在人口密集的上海定居,還越來越多了?
以它們擴張的速度來看,貉完全適應了在城市里和人類共存,假如時間夠久,它們會不會像貓狗一樣被人類馴化呢?
貉為犬科物種之一,是東亞特有動物,也較為古老,它們的身體短而肥壯,介于浣熊跟狗之間。
它們的全身上下覆蓋著烏棕色的皮毛,嘴巴是白色,眼周是黑色,臉頰覆蓋著蓬松的長毛,乍一眼看去臉上似是戴上了一個黑色面罩,有點像小浣熊。
四肢又短又粗看起來不成比例一般,覆蓋著黑色皮毛,屁股上還長著一條粗短的尾巴。
野生貉生活在平原、丘陵以及部分山地,跨亞寒帶和亞熱帶地區,喜愛棲息于河谷、草原以及靠近溪流、湖泊的叢林。
經常營巢穴在石縫或樹洞,有時候也會利用其它動物廢棄的洞穴。
白天時它們常常藏匿于洞里,等到了夜幕降臨便會開始出來活動。除了夏季會在陰涼的石洞穴,以及產仔時期會需要洞穴,其它時候一般不會利用洞穴,三五成群地在洞穴不遠處,一家人居住在一起,或獨棲。
2-3月是貉的繁殖期,雌性貉懷孕52-79天,5-6月是產仔季節。通常一只雄貉會與多只雌貉配對,雌貉一胎能夠產下5-12只幼崽,最多能夠產下15只!
雖然貉的動作不算十分敏捷,性格也較為溫順,卻能夠攀爬樹木,還善于游泳。冬季寒冷時它們會在洞穴之中睡覺,與冬眠類動物有所不同的是,天晴融雪時貉也會出來活動。
貉的食性非常廣泛,不僅會吃小鳥、小魚、蛙、蛇、昆蟲等動物,也吃果實、種子、植物等食物。
貉的分布也較為廣泛,中國、朝鮮、日本、韓國、俄羅斯、越南是它們的原產地,后被歐洲等各國引進,分布于全球。
2022年,一位生活在上海女士,無意之間在院子里撿到一只「小狗」,它躺在落葉上看起來可憐巴巴,臍帶還沒斷。心軟的胡女士將它帶回家,悉心照料,當成了自己的小寵物。
然而,養了沒多久她就發現有些不對勁,「小狗」的外貌長得越來越奇怪,生活習性也一點都不像狗。最后,她找了專業詢問才知道,這不是小狗而是一只貉。
其實,像胡女士一般撿到或看到貉的人不在少數,這是因為本該生存在野外的貉,最近幾年在上海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,貉已經遍布上海各地,呈現出占領之勢。
2021年期間上海150個小區發現野生貉的身影,數量超過5000只。貉分布密集的小區,單單一個小區超過50只,相當于1700平方公尺就有一只。更夸張的是,短短2年時間它們已經擴張到300多個小區,繁殖速度十分迅速。
目前,這些貉已經完全適應了上海大城市生活節奏,學會與人共存。
它們藏在儲藏室。墻角的空隙,廢棄的下水道甚至是煤氣管道之中。再加上最近幾年綠色植物覆蓋率越來越高,給貉提供更多的棲息環境。
貉之所以能夠在城市之中生存,歸功于體型較小、性格溫順,即便跟人類一起出現也不會主動發起攻擊。
因此,就算有人看到了貉,也不會引起害怕情緒。更有一些喜歡小動物的人,會直接將它當做流浪狗一般投喂。
貉的食性復雜,即便在大城市中也不害怕缺少食物。在漫長進化之中,更具備消化淀粉能力,很快就適應城市環境。上海小區里,它們會捕食老鼠、抓昆蟲,還會翻找廚余垃圾食用。
它們不僅學會了跟流浪貓、流浪狗搶奪食物,還能夠進入池塘、景觀池之中捕魚,有市民不止一次在松江小區池塘看到貉捕食鯽魚,城市里根本餓不著它們。
此外,研究人員發現上海缺少貉的天敵,它們也找到了覓食、營巢產仔之地,幼崽成活率非常高,這也是貉能夠在上海繁衍生息的原因之一。
雖然貉的數量越來越多,但上海的居民卻不敢輕易惹它,畢竟它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若是稍不留神弄死,那說不好就「牢底坐穿」了。
它們的性格溫順,但畢竟也是野生動物,還是不要隨意投喂或接近較好,萬一被攻擊就慘了。
貉本身就屬于犬科動物,小時候長得十分像狗,長相憨態可掬,現在人工養殖的也不少。看到它們不由得想到了寵物狗、寵物貓。
既然貉的數量如此之多,是否能夠被人類馴服,成為寵物的一員呢?
想要了解貉是否能夠被訓化,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貓狗的馴化史。大約1萬多年前,歐亞大陸上的原住民就已經開始馴化狗了。
狗的祖先是狼,它們成群獵捕食物,是聰明而兇狠的捕食者。當然,也不是所有的狼都驍勇善戰,一些弱小的狼發現人類有食物,于是開始逐漸接近,經常撿食人類丟棄的骨頭、腐肉。
經過長時間如此彼此相安無事的相處模式,它們發現能夠接近人類,人類也發現能夠跟它們友好相處。于是,就有人開始收養狼崽,從小養到大。
長時間的馴化淘汰了野性難化的品種,留下了可以馴化的品種,逐漸變成幫忙捕獵、看家的「工作犬」。狼跟狗就此開始分化,成為了不同品種。
貓的馴化歷史,目前來看比狗稍微晚一點。人類進入農耕時代并開始儲存糧食之后,老鼠就先找到了人類聚居地,而后野貓覺得這些老鼠比野外的更肥也更好捉,于是就在人類身邊定居了,同樣經過人類的選育成為今天的寵物貓。
其實,縱觀貓狗的馴化史,它們都有一個統一的特點那便是主動親近人類。目前看來,貉同樣是主動接近人類,進入城市生活,這一點是相同的。
但是,人類去馴化貓狗是因為當時有生存需求,而現在的人不缺吃穿更不缺寵物,除了需要人工養殖貉的皮毛、肉、油等資源以外,真沒必要一代又一代選育馴化貉,更無法像貓狗一樣持續上萬年將它改造成一個新的物種。
更重要的是,現在上海的貉依然屬于野生動物,貉的野生種群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人們就更不可能養著它們來馴化了。
生活在上海的朋友們,你們見過貉在小區肆意妄行嗎?歡迎留言評論,分享自己的故事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