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來名將如云,能征善戰、統兵有方的,對于他們而言,最成功的人生莫過于建立不世功勛,但善始善終的,卻寥寥無幾,最后,他們沒有戰死沙場,卻慘死在自己人之手。
那麼,歷史上這五大軍事奇才是誰呢,他們怎麼觸犯皇威,帶來殺身之禍?
韓信,是西漢的開國名將,他一生都充滿了奇跡。家境貧寒、父母早亡,後來,韓信投奔項梁。
韓信在項羽那里沒有受到重視。也沒有參加過什麼知名的戰役,不過他對戰事有獨到見解,贏得了蕭何的欣賞。于是,他在蕭何的大力舉薦下,又投奔到劉邦的部下。結果,劉邦將韓信從一個不起眼的管倉庫小吏,一躍提拔為大將軍。
當上大將軍之后,韓信指揮過十幾場戰役,無論是「八面埋伏」還是「四面楚歌」,「背水一戰」都體現出了韓信這位「兵仙」的杰出指揮才能。
剛柔并濟,攻戰與攻心互用。從當時楚漢爭霸的整個態勢來看,劉邦和項羽實力不相上下,韓信以一己之力扭轉了楚漢的整個戰局,難怪后人見他「兵仙」!
然而,這樣一位大功臣,卻在公元前196年,以「謀反」罪名,被殺,終年35歲。
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?
第一,私自撕毀盟約,害死酈食其。
韓信平定趙國,俘虜趙王歇后,就邦命令他去攻打齊國。
在韓信籌備進攻齊國時,酈食其主動向劉邦請纓,去說降齊國。
此時,韓信大軍已進入齊地,駐扎平原。他知道酈食其說降齊國成功,停止進攻。
可是,韓信身邊的蒯徹,卻對韓信說:酈食其靠一張嘴,就搞定齊國七十余座城。我們帶著數萬將士,才打下趙國,這一來,別人認為我們還不如一個‘豎儒’呢。」
韓信覺得有理,于是,私自撕毀了漢、齊盟約,帶兵進攻齊國都城。
齊王和田橫大怒,將酈食其烹殺。
第二,自請封王,埋下了隱患。
韓信攻下齊國之后,當時劉邦被楚軍圍困,焦急地等待韓信來營救。但是,劉邦等到卻是韓信自請封為齊王的上書。
劉邦覺得韓信私自撕毀盟約,害死酈食其不說,還來信邀功,劉邦大為震怒。
但劉邦有求于人,為了大局為重,想了想自己的處境,也只好遂了他的意。因此,他也在劉邦心中埋下了深深的隱患。
其三,劉邦有求于他,趁機要封地。
公元前202年,劉邦趁項羽不備,約韓信南下一起向項羽發動進攻。
誰料,韓信沒有來,劉邦大敗而歸。這時候,張良獻計:現在韓信和彭越沒有封地,打仗并不盡力,倒不如給他們封地,好讓他們盡力打仗,楚軍必敗!
于是,劉邦覺得有理,便給齊王韓信彭和越封地,同時又封彭越為梁王。
這樣,韓信才發兵南下,會同劉邦、英布、彭越等形成從南、北、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,項羽被迫向垓下退兵,最后自刎。
在韓信看來,我為你建功立業,你立我為王,給我封地,是天經地義的事兒;而在劉邦看來,韓信以功要挾,貪婪,野心勃勃的表現。
所以說,即使韓信沒有謀反之心,坐擁天下的劉邦,也不會允許有這樣一個有野心有能力的異姓王存在!
藍玉,是明朝開國名將,藍玉南征北戰,屢立戰功,不僅幫朱元璋坐穩了江山,還沉重打擊了元朝有生力量,被朱元璋比作西漢的衛青、唐朝的李靖,大加褒獎,晉封涼國公。
然而,1393年,藍玉被指控「謀反」,朱元璋一怒之下,將藍玉滿門抄斬。
藍玉立功是立功,但藍玉因沒有收斂鋒芒,害了自己,還害了家人。
第一,藍玉犯了大忌。
藍玉北征南返時,喜峰關的看城侍衛睡著了,沒有開門,他縱兵毀關而入,這明擺是藐視皇帝。
藍玉俘獲元主妃子后,入賬玷污,藍玉作為大將軍不請示,就玷污了元妃,也是僭越。在西征回來后,傲慢無禮,無人臣禮,在朱元璋面前擺架子。
第二,主動索要官職。
1392年,藍玉西征得勝歸來,朱元璋希望藍玉能用心輔佐太子朱標,于是封他為太傅。
可藍玉卻覺他戰功赫赫,一品太師才配得上他,于是藍玉接連給朱元璋上奏,要求給他封一品太師。
朱元璋本就已經對藍玉不滿了,因為在此藐視皇帝、搶占民田、蓄養門客,還惹了一屁股官司。
此時,又得寸進尺,朱元璋對他厭惡至極。
第三,橫行霸道,在軍隊培養自己親信。
藍玉日漸恣意驕橫,培養自己親信,為自己所用。朱元璋當初起兵時,就是廣收人才,為他打天下的。
如今藍玉這些行為難道不是培育自己造反的力量?
比如有一次,朱元璋召藍玉前來商事,藍玉來了,還帶幾名將士,朱元璋心里很是不爽,想:你來面圣,還帶什麼護衛?于是,朱元璋擺手叫退下,誰知,這些人竟儼然不動,直到藍玉點頭,他們才退下。
要知道,天下都是朱元璋的,藍玉卻將這些人訓練成了自己的「私產」。
藍玉不死,朱元璋寢食難安!因為藍玉的存在,已經構成對皇權的威脅!
原來被崇禎帝視為「大明的擎天柱石」的袁崇煥,在他駐守寧遠以來,先取寧遠大捷、重傷了努爾哈赤,皇太極率軍進攻錦州、寧遠,聲稱要為努爾哈赤報仇,結果被袁崇煥打得大敗而回,取得「寧錦大捷」。
在短短的幾年,袁崇煥即使不能在此役全殲滿兵,也當能給以重創。
崇禎三年,袁崇煥以「謀叛」罪名獲罪,被處死,時年46歲。他的家人也被抄家流放。
袁崇煥死后多年,千古奇冤得到乾隆帝的昭雪。
那麼,生性多疑又剛愎自用的崇禎究竟出于何種原因非殺袁崇煥不可?
第一,矯詔之罪,擅殺了毛文龍。
崇禎二年,袁崇煥就任督師不久,由于毛文龍不聽調遣,袁崇煥便以12條罪狀,當眾以尚方劍將其斬殺。
袁崇煥屬于先斬后奏,崇禎對于袁崇煥擅殺的行為肯定是心中有怨言的,而且也是感到可怕的。
第二,己巳之變,夸海口。
毛文龍死后,后金軍隊所受牽制大大減少,皇太極在經歷過寧錦之役的挫折之后,皇太極改變了戰略戰術,決定西向繞行蒙古,于直奔攻破了長城大安口。
崇禎恐慌,急忙命令袁崇煥趕去薊州,袁崇煥接到命令,吹牛說:「五年復遼」。但等到袁崇煥入薊鎮后,遵化已經被后金軍攻克,沿途燒殺搶掠、逼近北京城。
一時間,京城流言四起,有人說,袁崇煥是故意放后金軍攻打北京城的。
到京城下,袁崇煥要求遵循大同總兵滿桂的成例,讓軍隊進北京城休息,但是被崇禎皇帝拒絕了。
要知道,邊防部隊未經皇帝允許,不得入京,可袁崇煥不僅擅自兵臨城下,還想入城休整,袁崇煥難道是心懷不軌?
崇禎越想就越后怕,這也讓袁崇煥的死埋下了伏筆。
雖然後來袁崇煥力解北京之圍,打退了皇太極進攻,但之前發生的毛文龍事件,加上后金軍隊的屢次騷擾,袁崇煥失去了崇禎皇帝的信任。
所以崇禎殺袁崇煥,既不是「誤殺」,也不是「忌殺」,而是「必殺」。
岳飛,是南宋抗金「中興四大名將」之首,岳飛不攬權、不貪財,為國為民,攻無不克,就連金主完顏宗弼曾不禁長嘆:「撼山易,撼岳家軍難!
這樣的一代名將,卻被趙構以「莫須有」罪名賜死,時年僅39歲。
他死后,養子岳云、副將張憲一并被腰斬示眾。妻子被流放,女兒銀瓶跳井自盡,其余家人全都充軍流放。
在岳飛被打入獄時,大理寺的何鑄曾替岳飛向秦檜求情,秦檜就回了一句:「此上意耳!」
也就說,秦檜沒有殺岳飛的權力。秦檜所做的一切,只不過迎合圣意。
那麼,岳飛犯了宋高宗什麼忌呢?
第一,岳飛提出立儲,深犯忌諱。
兵變時,宋高宗三歲的兒子受驚嚇死了,宋高宗趙構也在驚嚇之后,徹底喪失了生育能力,此后再無子嗣。
當岳飛提出立儲時,卻觸到了宋高宗最大的忌諱,他當即就說:「卿言雖忠,然握兵在外,此事非卿所當預也。」
其實,岳飛說出這句話,宋高宗已經動了殺機。領兵在外的武將勸皇帝立儲,豈非欲謀朝篡位?
本來淮西軍變、苗劉事變等等事情,趙構對軍人十分放心不下,很想拿個人開刀示警,岳飛撞上槍口。
第二,岳飛干預了皇帝的家務。
岳飛成日言恢復要迎返二帝,畢竟大哥欽宗皇帝還活著,真正「直抵黃龍」把欽宗迎回來,趙構自己往哪里擺!
忠君沒有錯,錯在忠君的方式上。岳飛不聽擺弄,并且手握兵權,威脅皇帝地位、威脅皇帝生命,這樣一個威脅人物留在皇帝身邊太過危險。
而且他干預皇帝家務事觸碰皇帝忌諱、被懷疑有野心,迎接「二圣」還朝也好,要挾辭職也好,建議立儲也好,哪一個都能令他萬劫不復。
第三,岳飛快人快語,被奸臣誣陷。
岳飛32歲時做的節度使,他當時大喜過望,他對部下人說:32歲建節,自古少有。也就我與太祖趙匡胤。
岳飛這人快人快語,本來就是一句玩笑話,誰知卻傳到秦檜那里,秦檜借此向宋高宗誣告岳飛有謀反之心,宋高宗震怒,兩岳飛和部下張憲打入大牢。
岳飛下獄后,朝廷內外許多人為岳飛鳴冤呼救,抗金名將韓世忠聽到岳飛被秦檜誣陷下獄后,抑制不住心中的憤慨,怒氣沖沖質問秦檜原因。
秦檜說:「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,其事體莫須有。」韓世忠聽了,憤怒斥道:「‘莫須有’三字何以服天下?」秦檜冷笑一聲,置之不理。
歸根結底,「君疑臣臣必死」,有了趙構這個奸帝,岳飛不死也難。
年羹堯,年羹堯是清代康熙、雍正年間重臣,他不僅在康熙帝那得到了重用,在雍正帝那同樣受到過很高的禮遇,也曾是雍正的生死之交,心腹謀臣,為雍正坐穩皇位、穩固西北邊疆,立下了汗馬功勞。
因此,雍正對年羹堯極為信任,年羹堯也得到了雍正帝的特殊榮寵。
然而,好景不長,正在他位極人臣,成為雍正心腹,登上權力的最高峰之時,卻突然被雍正削官奪爵,列大罪九十二條,賜自盡,長子年富也被斬首,其余的妻兒均被流放。
那麼,曾經風光無限的年羹堯,究竟做了什麼事,使得雍正態度大變,非要置年羹堯于死地呢?
其一,年羹堯自恃功高,擅作威福。
他憑借著雍正的寵愛,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,氣勢凌人。享受待遇很皇帝無差別,年羹堯吃飯稱為「用膳」,寵幸妻妾稱為「翻牌子」。
他贈送給下官一件禮物,必定會叫其向北叩頭謝恩;發放給一些與他平級的將軍和總督的文件,卻擅自在文件中加上「令諭」的字眼,以向人顯示自身的尊貴。引起了廣大官員的嚴重不滿。
更為主要的是,逾制享受王公大臣跪拜,而且在雍正面前經常不行人臣之禮,這對于自尊心和權力欲極強的雍正而言,是絕對無法容忍的,也為他賜死年羹堯埋下了伏筆。
其二,年羹堯結黨營私,私自培養自己的黨羽。
雍正初年,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,凡是年羹堯所舉薦之人,兵部和吏部必須優先錄用,否則兵部和吏部尚書必定會遭到年羹堯的打擊報復,正因為如此,后世有「年選」之稱。
除此之外,年羹堯還排斥異己,任用私人。皇帝最忌朝中結黨。本來朝中大事雍正就交給年羹堯做出決定或提意見,年羹堯卻還在朝中安排自己的親信,又令雍正動怒。
年羹堯曾出資印刻了《陸宣公奏議》,請求雍正帝作序。雍正正準備親自撰寫序言,年羹堯卻又說不敢「上煩圣心」,代雍正擬序言,雍正心中更為痛恨。
雍正帝更下決心處理年羹堯,開始對年羹堯各種發難,至此,朝廷內外已經看清皇帝用意,紛紛揭發年羹堯罪狀。
最終,年羹堯被定92款罪名,其中就有十多條是「謀反」大罪。那麼年羹堯有沒有謀反之心呢?
其實,年羹堯有沒有「謀反」,雍正都不會留他,他妄自尊大,任人唯親,超越了作為臣子的本分,徹底觸犯了雍正帝的底線。
所以說,年羹堯雖有冤屈,但他的死,并不無辜!
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,共享樂易,共患難難,與天子交,共患難易,共享樂難。韓信、藍玉、袁崇煥、岳飛、年羹堯這五位名將,他們在戰場上雖能征善戰,殺伐果斷、威名赫赫,但卻都低估了皇權的血腥,以致自己早早喪命,還禍及家人!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