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老話說得好,身體發膚,受之父母。
無論什麼時候,我們都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,不讓自己受到傷害。
然而,在河北省卻有這樣一個女子,她為了讓身患絕癥的公公多活幾年,毅然選擇了捐出自己69%的肝臟。
娘家父母在得知女兒年紀輕輕就這樣糟蹋自己的身體后,表示不敢相信。
他們認為自家女兒一定是受到了婆家人的脅迫,才選擇捐出肝臟。
那麼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?這個女子究竟是自愿捐出肝臟,還是遭到了婆家的道德綁架?
捐出肝臟后的女兒,又是否會為自己的行為后悔呢?
2
2007年,在河北省的一家醫院里,51歲的王振龍躺在病床上,他剛剛被診斷出患了肝癌。
雖然現在他的病癥只是處在早期階段,但是如果不及時進行肝臟移植手術,癌細胞很容易擴散,到時候就算是華佗在世,也救不了他。
此時陪伴在他身邊的,是他的老伴張淑英和他的兩個兒子。
張淑英在得知自己丈夫患的是肝癌這種絕癥之后,感覺天都要塌了,她絕望地對著醫生哭訴:
「大夫,你可一定要救救我的丈夫,他今年才51歲,好日子才剛剛開始,他不能走啊。」
而大夫給出的建議是:
王振龍如果想保住性命,必須及時做肝臟移植手術,而且是越快越好,如果手術后恢復正常的話,可以再多延續幾年的壽命。
得知丈夫還有救,張淑英第一個站了出來:
「大夫,把我的肝臟移植一部分給他吧,我愿意捐肝給他!」
一旁的兩個兒子也立刻表示,自己也愿意捐肝給父親。
但是,肝臟移植不是所有人的肝臟都可以的,必須血型和王振龍相匹配才可以。
張淑英和兩個兒子聽后,立刻跟隨醫生做了血型分析的檢查。
結果卻不盡人意,張淑英和兩個兒子都是A型血,而王振龍是O型血。
這下子可愁壞了王振龍一家人。
要知道,在那個年代,愿意遺體捐獻的人是非常少的。
而自己家人的血型也都與王振龍的血型不匹配。
情急之下,張淑英和兩個兒子決定聽取醫生的建議,去求助王家其他的親戚,看有沒有人愿意捐肝給王振龍。
事不宜遲,張淑英立刻趕回家中,提著大包小包的禮品,挨家挨戶的去求助平時來往比較頻繁的親戚。
結果,無一例外,這些親戚在得知張淑英的來意之后,全都選擇了拒絕。
有些親戚甚至直接閉門不見,電話也不接。
親戚們的做法倒也可以理解,捐獻器官這種事,除了骨肉至親,誰會愿意呢?
就在王振龍一家人一籌莫展時,大兒媳張建霞主動站了出來:
「我是O型血,和爸爸的血型相匹配,就用我的肝臟吧!」
原來,就在張淑英她們為了王振龍東奔西跑的時候,張建霞偷偷去醫院做了配型,結果她的血型和公公王振龍相匹配,都是O型血。
才25歲的她當即決定,要捐出69%的肝臟給公公。
張淑英作為張建霞的婆婆,第一個站出來反對:
「不行,你和王亮的孩子才剛剛2歲多,你那麼年輕,捐出肝臟對你傷害太大了。」
張建霞卻對此不以為然,她非常堅定地對王家人說:「我比較年輕,所以身體恢復的會更快一點,就把我的肝臟移植給爸爸吧。
」
王家人在聽到張建霞這樣說之后,都非常的感動,張淑英更是直接忍不住哭了出來,她有些擔憂地問道:
「好孩子,就算你同意捐肝,你的父母也未必能同意,畢竟你們家只有你那麼一個女兒。」
而張建霞的態度也很堅決,她表示:
可以先不告訴自己的父母,等她把肝臟移植給公公之后,修養好了再告訴自己家里人。
張淑英看到張建霞態度那麼堅決,內心不禁有些動搖,但她還是決定先和丈夫王振龍商量一下。
王振龍在得知是張建霞要捐獻肝臟給自己時,立刻反對道:
「她還那麼年輕,孩子還那麼小,怎麼能夠讓她捐肝臟給我呢?再說,只要是手術,就肯定會有風險,她萬一出了什麼事,我豈不是要被人指點一輩子?」
而此時的王亮也是十分糾結,一邊是自己的親生父親,一邊是相濡以沫了三年多的妻子。
他夾在中間,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抉擇?
3
王亮21歲那年,輟學出來打工,結識了同樣出來打工的張建霞,兩人一見傾心,很快確定了男女朋友關系。
在張建霞22歲那年,兩人在父母的張羅下領了結婚證,婚后兩年,張建霞便懷孕了,給王亮生了一個大胖小子。
有了孩子后,兩人辭掉了原來的工作,回老家開了個小旅館,日子過得還算滋潤。
誰能想到王振龍會在這個時候得了這種病?
聽到張建霞要捐肝給王振龍,張建霞的父母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,他們很直白地表示,身為父母的他們,做不到看著女兒活活送死。
而且小外甥還年幼,拖著虛弱的身體,怎麼去照顧孩子?
況且小兩口還年輕,將來還要生育二胎孩子,失去絕大部分的肝,往后的日子怎麼過啊。
為了打消女婿和親家的念頭,張建霞老態龍鐘的父母,哭著以死相逼。
看到岳父母拼了命的反對,王亮心里十分不是滋味。
初為人父的他,十分理解岳父母的心理,換成他而言,也不肯答應子女為他人貢獻69%的肝,就算那個病患是他自己也無法妥協。
看著丈夫陷入兩難的境地,張建霞心疼不已,先是假裝不同意切肝,將父母送回了城市,轉頭便擅自同意了手術。
等到父母知道后,張建霞已經成功的將肝捐獻給了公公。
看著病床上面色蒼白的女兒,張建霞的父母氣的淚流滿面,喪失理智的又哭又鬧。
指責女婿和親家母喪盡天良,明知道張建霞身體不好,還一味的同意她做手術,換個角度而言就是送她去死。
無論王亮和其母親如何解釋,張建霞的父母心里都不愿意原諒他們。
等到張建霞痊愈出院后,便氣沖沖的回了家,除了張建霞之外,不肯再和王亮一家人聯系。
得到兒媳婦捐獻的肝,王亮的父親得以保住了性命,半年后便順利康復出院。
可是張建霞的身體情況卻越來越糟糕,甚至超出了一家人所料想的程度。
短短一個月的時間,就感冒發燒好幾次,由于缺少的肝,排毒功能大大下降,臉蛋和身體都是青黃的,整個人看起來就像是餓了十幾天的乞丐,經常走幾步就滿頭大汗。
他們起初還以為這種狀態是暫時的。
可是沒有想到,隨著時間的流逝,張建霞身體的機能免疫系統持續下降,吃了好多父母寄來的補品都無濟于事,此時張建霞也開始害怕起來。
每到夜深人靜,就開始無限后悔。
她實在想不到,失去了69%的肝,身體居然虛弱的連孩子都照顧不了。
最令她奔潰的是,公公短短三年的時間,就因其二度肝移植引發感染離世了,也就是說,張建霞付出了半條生命,只換來公公三年的續命。
村里人則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,表面贊揚她舍命救公公,背地里卻嘲笑她是個傻子,拍馬屁也犯不著用半條命做代價。
面對村里人的指手畫腳,張建霞難過不已。
而令她最害怕的,還是她衰老的速度,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敗退。
連王亮也逐漸的露出嫌棄的態度,他似乎忘記了當初對妻子不離不棄的諾言,經常有意無意的表露出對張建霞衰老容貌的抗拒。
在夫妻【房☆事】上也表現的提不起興趣,以張建霞身體需要修養為借口逃避。
覺察到丈夫意圖后,張建霞心理防線崩塌了。
她哭著給父母打電話,向來對女兒疼愛不已的張建霞父母,隔天就上到家門。
看到女兒的身體狀況,張建霞父母擔心之余被氣的不輕。
他們當初反對,就是擔心女兒會落到今時今日的境地,果不其然,女婿王亮和其家里人,就是養不熟的白眼狼,過河抽板,太冷血了。
而王亮卻表示:當初是她自己愿意捐肝的,現在身體不好,能怪誰呢?
回顧張建霞的經歷,我們可以看到,一個年輕的女子,本應該在人生的黃金時期享受幸福的生活。
然而,為了救治公公的病,她做出了偉大的犧牲,捐獻了自己的肝臟。
然而,張建霞的故事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和思考。
有部分網友表示:
張建霞的行為傻得離譜,明知道公公就算捐肝也活不了多長時間了,就為了那麼短短幾年,用自己的健康去置換,這無疑就是以命抵命。
還有王亮和其母親太可怕了,用一個健康人換一個病人,就因為媳婦是外娶的嗎?
要是他們自己家女兒她們還會同意給捐出來嗎,只能說這媳婦太傻了。
媳婦年紀輕輕,搞到身體虛弱,上有老下有小,我未來日子還長著呢,這種身體真不敢想象以后的人生!
甚至有網友覺得醫生不該建議換肝,還切掉那麼多,捐贈的本體肯定受不了,如果切20-30還勉強可以。
有人認為其實公公該放棄救治,無論多不舍得,既然命運安排走到了這一步,就該徹底放棄幻想。
此外,有人對張建霞的丈夫王亮和他的家人提出了質疑。
他們認為,王亮和他的家人沒有充分考慮到張建霞的利益,過分自私。
這些爭議和質疑都是有一定道理的,畢竟人的生命和健康是無價的。
然而,要理解張建霞的選擇,我們也不能簡單地用理性和計算來衡量。
情感是一種偉大的力量,它可以讓人們做出超越自我的選擇。
雖然有人可能認為她的決定不明智,但在她看來,這是她對家庭的堅守和承諾。
她愿意為了挽救自己的公公而放棄自己的健康,這種犧牲精神是無法用言語來衡量的。
在生活中,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,有時候,我們需要冒一些風險,做出一些不同尋常的選擇。
但無論如何,我們都應該明智地衡量利弊,尊重他人的選擇,珍惜生命,愛護家人,堅守自己的信念。
那麼,張建霞的做法究竟值不值呢?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